媒體專題報導

臺灣腦庫

|大愛電視台腦庫系列專訪

|一位罕病患者的心願 台灣邁入腦庫時代

在2019年8月,在一名小腦萎縮症病患「秀秀」的愛心感召下,衛福部醫事司做出行政釋疑,修改了昔日的捐腦限制程序,並且組成台灣腦庫籌備會,未來將在全台設置北中南東不同地區的腦庫,讓台灣正式進入腦庫時代。 從小到大,秀秀是旁人眼中可愛活潑的女孩。 秀秀的媽媽 張淑惠女士:「這不是妳的錯,也不是爸爸的錯,這是一種基因的問題,我都知道,你們很辛苦,媽媽也很辛苦,妳更辛苦。」 唯有揭開大腦病變的密碼,才能找到有效療法,解除病患和家屬的苦,秀秀的生命也許不長,卻很有意義,但她難以割捨的是媽媽。

|讓愛延續的天使 台灣腦庫成立現曙光

在以往,國內中研院和各大醫院的研究人員,進行腦神經病變的研究時,必須先和國外的腦庫機構申請,才能收到外國人的大腦切片組織。由於西方人的基因和國人不盡相同,因此得到腦神經分析資料,也未必完全能夠解答國人的腦神經病變原因,這也是這二十年來,醫學界、病友團體和研究單位,一直想要成立本土腦庫的主要原因。直到2019年9月,衛福部修正了捐腦程序,也成立腦庫籌備會,讓國內的捐腦者,終於可以圓滿愛心遺願。2019年11月,國內第一起病友捐腦的成功案例,是68歲的「羅金星」先生,他不但器官捐贈,拯救多名病患,自己罹患漸凍症病變的大腦,也成為台灣腦庫珍貴無比的研究資料。

|頭目髓腦悉施於人 成就生命重生

太太在29歲,小腦萎縮症發病,先生長達31年的陪伴,目睹太太家族有五十多人罹患同樣的疾病倒下,因為這種顯性遺傳的腦神經病變,兒女被遺傳致病的機率高達75%。 小腦萎縮症病友協會理事長 林秀成:「我只剩下兩個孩子,而且兩個孩子都發病了,所以這個疾病對我來講,是很大的痛苦。」 光是「小腦萎縮症」,醫學界發現49種基因型,每一型的基因突變點都不相同。而大半輩子都在和家人對抗這種疾病的林秀成,非常想知道,為何人類兩萬個基因組當中,只要一個基因發生變異,就能奪走家人一生的幸福。

free doctor and patient photo created by ijeab from freepik